哥本哈根,不是“終點”是“中點”
[ 2009-12-08 09:12 ]
12月7日,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將拉開帷幕,這次的會議,不但到會的各國領導人最多,全世界也充滿了期待。那么,哥本哈根將討論哪些焦點議題?又將上演怎樣的博弈?它能夠成功續寫《京都議定書》嗎?
兩大核心問題
《京都議定書》為發達國家規定了到2012年的減排目標,哥本哈根會議的目的便是要為這個時間點以后的減排行動作出安排。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減排額度和資金,將是哥本哈根進程的核心問題。
一是要看各方能否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下達成共識,促使發達國家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承擔大幅度量化減排指標。
過去兩周,雖然在限控溫室氣體排放的數字問題上,不少國家紛紛亮出了底牌,許多國家邁出的步伐比過去兩年任何時候都要大,但發達國家承諾的2020年中期減排目標與發展中國家的要求仍然相距甚遠。在1990年的排放基礎上,歐盟提出到2020年將減排20%,日本提出25%,奧巴馬政府則是4%,但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科學估計,發達國家的中期減排目標達到25%至40%時才能避免全球變暖至危險水平,另一些受氣候變化影響巨大的小島國甚至要求40%以上,兩者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于宏源說:“按照協議,到2050年需要有發展中國家的減排計劃,如果發達國家的中期減排計劃不能作出表率,那么很難要求發展中國家作出讓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京都議定書》對發展中國家沒有作出強制的量化減排要求,因此一些發達國家近來提出拋開《京都議定書》,另外簽署一份新協議的方案,借此將發展中國家拉入減排承諾中,特別是要求中國、印度等新興發展中大國作出類似發達國家的減排承諾。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全球行動中國項目主任侯艷麗說:“目前提出的丹麥方面的草案,所謂‘雙軌并單軌’的做法為發達與發展中國家間制造了新的矛盾,如果發達國家不顧發展中國家現實,那么會對本次會議帶來不確定因素。”
二是各國需要就資金支持、技術轉讓等問題的制度安排進行談判,并通過有效的機制安排,推動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資金和技術轉讓方面實現共識,促進全球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根據本國國情采取適當的適應和減緩行動。
但問題是,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發達國家自顧不暇,其是否愿意拿出足夠的資金來支持發展中國家的減排事業?迄今為止,就援助發展中國家資金問題,發達國家尚未作出正式承諾,發展中國家如果得不到足夠資金援助,將很難開展減排工作,此外,一個全球性的多邊技術轉讓協議也一直未能出現。
(來源:解放日報,編輯:Jul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