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信息技術在給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對個體的心理健康產生了消極影響。您是否曾感覺到信息對自己心理的沖擊和壓力?
癥狀
心理醫生在門診中經常會發現一些25歲到40歲的擁有高學歷、置身高新技術行業的白領人士,尤其是那些常與高流量信息打交道的正常成年人會突發一種奇怪的疾病:沒有任何病理變化,也沒有任何器質性改變,發病間隔、起病時間都不一定,但他們會突然出現惡心、嘔吐、焦躁、神經衰弱、精神疲憊等癥狀,女性還會并發停經、閉經和痛經等婦科疾病。心理專家們認定,這是一種身心障礙,可以暫時稱之為“信息焦慮綜合征”。但因其不能獨立為疾病病種,所以心理醫生對這種情況的書面描述是:信息過度吸納引致的紊亂體征。
最早對這個紊亂體征提出概念的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部的孫彼得教授。孫教授發現,在信息爆炸時代,人們對信息的吸收是成平方數增長的,但人類的思維模式還沒有很好地調整到可以接受如此大量信息的階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強迫和緊張,非常接近精神病學中的焦慮癥狀。孫教授戲稱之為信息焦慮綜合征,有的新聞媒體也寫作知識焦慮綜合征。
顧名思義,信息焦慮綜合征就是由于過量的、沒有選擇的、不經訓練地吸收完全沒有系統意義的多方信息引起的焦慮癥狀。過量吸收信息,并非是一個主動意識,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被動的行為。從日常生活上看,每天連續看電視、聽廣播的人和每天都泡在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的人都很容易引發焦慮。從職業來講,記者、編輯、廣告員、信息員、網站管理員、情報人員、監聽人員、間諜、聲納員等都是該綜合征的高發人群。
危害
專家認為,社會信息化和信息的幾何沖撞必定會對人心理和身體產生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由于過量吸收各種信息,造成思緒紊亂,判斷力下降,嚴重的還會導致高血壓、心律不齊、緊張性休克、失眠、逆行性興奮、厭食等軀體癥狀。典型例子就是一些過度上網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