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小學給“差生”戴綠領巾
在西安市未央區(qū)第一實驗小學,學生們被分成了兩類,一半孩子戴著鮮艷的紅領巾,另一部分孩子則戴著綠領巾。該校老師解釋,學校給學習、思想品德表現稍差的學生發(fā)放了綠領巾以資激勵?!案嬖V他加油努力,下次爭取戴上紅領巾?!钡议L并不認可這一做法,指責此舉會對孩子心理造成極大創(chuàng)傷。(《華商報》)
在排名次都已飽受詬病,并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摒棄的21世紀,竟然還有學校和教師嫌隱性的激勵不夠,還要以綠領巾昭告天下,給幼小的孩子公開涂抹招人恥笑的顏色,真不知道,這所學校的教師是在教育學生,還是在傷害學生?
反對
扼殺個性令教育蒙羞
綠領巾不利于孩子對紅領巾的認知與尊重,同時使“差生”有了一種低人一等的標識,容易讓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自卑感,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差生戴綠領巾讓我們的教育蒙羞。
綠領巾折射出的是義務教育的一大死結,不能激發(fā)學生上進,只能“戴出”應試教育之丑。平等接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按學習成績和思想品德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說到底,就是按考試成績將小學生分為好生和差生。這所學校急功近利的做法,實質就是對教育公平理念的顛覆。追溯源頭,根子在現行教育評價考核體制出現了扭曲。盡管教育部已在制定《教師教育標準》,其中的一項內容就是教師要尊重孩子的學習權,與學生平等地對話;教師必須要研究教育對象,杜絕“目中無人”的教育方式,但是,不徹底摒棄應試教育模式,學校和教師的利益考量將一直拿成績說事,所謂“差生”難以咸魚翻身,綠領巾還會迎風飄揚。
2001年美國總統(tǒng)專門簽署了一個“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旨在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公平教育與均衡發(fā)展的機會,并以此來考核評價教師和學校,這值得借鑒。要從改革教育方法和教師評價機制開始,不僅要求教師不單單做“教書匠”,從“教會知識”轉向“教學生會學知識”,即所謂“授之以漁”,還要建立問責機制,禁止任何學校、任何年級的教師以任何借口將學生分為好、中、差;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尊重人的發(fā)展;尊重每個學生的特長;尊重學生學習能力上的千差萬別;尊重學生的個性傾向和心理特征。綠領巾只會讓差生在被歧視中扼殺個性,最終厭惡學校生活,抵觸被教育,這無疑是在向應試教育亮出“黃牌”。